疣状角化不良病

疣状角化不良病

概述: 疣状角化不良病(warty dyskeratosis)首先由Helwig和Allen报告,1957年由Syzmankh创用此命名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在40~50岁开始发病,男多于女。目前没有其他相关描述。

病因

病因:病因目前尚不明。有人认为本病为单发性Darier病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口腔损害可继发于刺激和外伤,烟草和其他化学性致癌物质与口腔损害的发生可能有关。皮肤损害发生于曝光区,可能与长期紫外线照射有关。亦有人怀疑本病像天疱疮一样,可能存在有引起棘层松解的循环抗体。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皮损主要发生于颜面、头、颈和腋窝,偶见于口腔。在40~50岁开始发病,男多于女。皮损为肉色到褐色丘疹,边缘光滑卷曲,中央呈角化过度性角栓。损害中可排出有臭味的乳酪样物质。皮损通常呈单发性,亦有报告多发性者。可发生瘙痒和出血,但大多无主观症状。临床上诊断困难。尚无恶变的报告。口腔损害罕见,类似皮肤损害。损害通常不疼痛,发生于受外伤形成的角质化黏膜上,为小的丘疹和结节,中央呈火山口状,可呈乳头瘤样外观,颜色为肉色到白色。

并发症

并发症:目前没有相关描述。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目前没有相关描述。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组织病理:皮损中央有大的烧瓶状凹陷物,并借通道与表面相连。通道中充满角蛋白物质。大的凹陷上部含许多棘层松解性和角化不良性细胞。凹陷下部见许多绒毛,后者为显著变长的真皮乳头,其上仅被覆一层基底细胞,并从杯形凹陷的底部向上突出。
    在向上生长的绒毛底部常见不规则向下生长的表皮索。后者常为双层基底细胞,由狭窄的裂缝隔开,裂缝内有少数角化不良棘层松解细胞。在凹陷入口衬以增厚颗粒层的通道中,常见典型圆体细胞。

诊断

诊断:根据临床表现的皮损特点和组织病理即可诊断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本病应与其他棘层松解疾病如Darier病家族性良性天疱疮和增殖性天疱疮鉴别。除临床症状不同外,三者均无疣状角化不良病中所见的烧瓶状凹陷。此外棘层松解较家族性良性天疱疮和增殖性天疱疮轻,增殖性天疱疮可见到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,直接免疫荧光检查见表皮网状荧光可以鉴别。Darier病的圆体和谷粒形成较疣状角化不良病明显得多。
    本病亦应与乳头状汗腺囊腺瘤鉴别,后者表皮尚糜烂,可见大量浆细胞,无角质栓。

治疗

治疗:可手术切除。

预后

预后:尚无恶变的报告。

预防

预防:目前没有相关描述。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